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满怀喜悦滴品尝改革开放硕果的同时,又耳闻目睹了明显增加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可避免滴引起广发群众 心灵的震荡,发牢骚成为一部分人的“家常便饭”。一是发“今不如昔”的牢骚。如干部队伍中的以权谋私,经营活动中的假冒伪劣,社会上的偷盗抢劫,不少人神兽其害。叫苦不迭。二是发社会丑恶现象的牢骚,如新闻媒体披露的赌博、嫖娼卖淫、吸毒贩毒、拐卖妇女儿童、黑社会组织等,一桩桩,一件件,令人迷惘、愤慨。三是发社会价值趋向失衡的牢骚。如社会公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水准下降,对恶势力退让,对不幸者冷漠。这是为什么?令人看不惯,想不通、说不清。四是由社会变革所引发的对诸多问题的牢骚。如分配不公引起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下岗职工就业难。环境污染严重等,都导致了忍心浮动。焦灼失望的心态悄然而生,导致了牢骚随事而发,随时而发。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发牢骚
牢骚是可以分钟类分层次的。有些牢骚是对着领导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来的没事对着领导作风不实来的,有的领导背对着群众“不怕群众不满,就怕上司翻脸”;有的领导服务意识差,权利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发规划,就是打官司也得“意思意思”有的领导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群众缺乏感情,“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有的领导作风漂浮,整日忙于会议、庆典、接待,对群众的呼声不闻不问,不研究,长期不解决,这些错误的领导行为本省就是一种牢骚源。
正确看待牢骚的弊与利
1.牢骚有弊
有的牢骚,习以为常,不发心里痒痒,发过即了没有的牢骚,精神失常,胡言乱语,过后连自己也不知发的是什么;有的牢骚,情绪偏激,混淆视听,对环境有损伤;有的牢骚,传染性强,一发引起众发,对团结有离散作用;还有一种牢骚,具有公式性、仿效性,像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刘罗锅的“是也不是,不是也是”,就呗到处套用着。总而言之,牢骚对事业来讲,虽然不会“伤筋动骨”,但会牵扯领导精力,影响工作进程,隔膜干群关系,损害安定团结。
2.牢骚有利
首先,牢骚是化解冲突的“安全活塞”。在压力容器上,有一种安全活塞,一旦压力高于承受力时,就会自动排气,以防爆炸。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安全活塞”效应,可以防止群众的不满情绪,避免各种矛盾的相互碰撞和激化。笔者曾看到过关于一个单位召开“牢骚晚会”的报道,认为让一些内心有苦衷、有烦恼的人,有机会发发牢骚,讲讲他们的郁结之苦,会有助于心里平衡,有助于心里健康。
其次,牢骚是领导者了解下属和群众情绪的“警示器”。从领导工作的角度看,牢骚折射出的也是一种社会群体心态,是人民群众对社会现象的直率流露,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对外部世界的评判。既然领导者必须要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当作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能无视群众的牢骚。也因为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下情,中药的民情民意。领导者应当把牢骚视作“警示器”,听话听音,认真琢磨其意,从中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再次,牢骚有“含金量”。笔者长期从事组织和纪检工作,常听到一些有关跑官、卖官等党风不正方面的牢骚。让人听了如坐针毯。像考察干部中“形民意实官意”的牢骚、“年龄是个宝,关系最重要”的牢骚,都值得我们三思,像公款吃喝中“国务院,下文件,一级一级往下念,念到最后下饭店”的牢骚,“早上上是相公,中午是关公,晚上是济公”的牢骚,尽管都有些偏激,但你能说这些快言快语颇具辣味的顺口溜式的牢骚没有一点“含金量”吗!